过去的15年,可以说是品牌瓷砖厂家品牌建设与渠道布局的关键15年,在这一时期,大品牌集中在传统家居建材市场进行大规模渠道布局,并且通过抢占终端资源获得竞争的优势。
1998-2002年:瓷砖品牌品牌初建与快速发展时期
从1998年开始,瓷砖行业从过去的传统的批发型建材市场向专卖终端进行转型,并开始出现了品牌运营的雏形,集中体现在单品牌专卖店的出现,企业开始了规范性的店面终端形象的建设。当然,这仅限于部分注重品牌建设的少数品牌,如马可波罗在1998年建设了第一家品牌专卖店。
在这时期,真正代表性的品牌是以亚细亚、冠军瓷砖、斯米克陶瓷、马可波罗、诺贝尔、东鹏、现代、蒙娜丽莎等为主的10几家品牌。这些品牌均开始实施品牌专卖化,并且在全国主要建材市场进行终端标准化建设。
同时,在这一时期,品牌开始出现明晰的定位,例如诺贝尔、马可波罗、斯米克、亚细亚、冠军定位于高端价位,除了进口的蜘蛛及小蜜蜂等意大利品牌外,这些品牌在市场售价上均远远高于流通为主的中档或者低端品牌。
由于中国房地产同期迅猛发展及消费者品牌意识的加强,几乎所有品牌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2003-2008年:瓷砖行业进入高速成长期,企业规模快速扩张
这一时期,以诺贝尔为代表的华东砖和马可波罗为代表的广东砖同时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牌。
其中斯米克、冠军、亚细亚、诺贝尔被称为华东四大品牌,这一时期,这些品牌均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冠军和亚细亚均为台湾品牌,诺贝尔早期也和台湾有一定的渊源,而斯米克最早就引入了战略投资者,应该说,华东砖的起家都比较规范,尤其在生产制造的管理。
正如,2007年斯米克在深交所上市,成为进入国内资本市场的第一只品牌瓷砖股。诺贝尔瓷砖在2003年开始发力,获得了高速的成长和发展,从原有的5亿多销售额迅速上升到20几个亿的销售额,一路领跑高端瓷砖的单一品牌销售额,尤其在2008年借助北京奥运会期间投放广告,使品牌影响力空前扩大。这一时期,原本发展非常迅速的亚细亚瓷砖、冠军瓷砖等由于决策问题导致销售乏力,渐渐被拉开销售距离。
这一时期是广东瓷砖高速成长的几年,马可波罗除了继续领跑高端以外,又有欧神诺瓷砖、蒙娜丽莎等瓷砖得到快速布局,中高端瓷砖东鹏陶瓷也成长较快,且新中源集团为代表的中档瓷砖以多品牌运营走出了新的道路,使企业规模得到了快速扩张。而山东砖、福建砖也继续在瓷砖的流通领域占据中档及低端市场。
应该说,瓷砖行业的营销水平在整个建材家居行业中一直引领行业的发展,如作为咨询项目总监,我曾参与了诺贝尔瓷砖2003年开始的单店营业能力提升建设的咨询项目。从2003年开始,瓷砖企业寻求在市场运营能力提升上的表现是最抢眼的,包括当前的小区推广、终端规范运营、促销活动等都从瓷砖开始发起。
当然,从整体上说,这一时期的瓷砖品牌都得到了高速成长,市场规模扩容,且企业的经营水平也最接近建材家居的竞争本质,竞争激烈程度最高。
2009-2013年:瓷砖企业依靠三大多元战略发展,集中度初显
三大多元指:产品多元、品牌多元及渠道多元转变。这一时期,大型瓷砖集团出现,集中度开始显现。
2009年以后,收到金融危机和房地产宏观调控影响,大多数瓷砖品牌在单一品牌的高速增长上遇到了一定的瓶颈,也开始给瓷砖企业带来新的思考,并寻求企业规模裂变的思路,尤其表现为在产品多元、品牌多元和渠道多元这三个多元上。
产品多元即瓷砖品牌开始进一步按照风格进行细分并全面进入市场,迎合消费者的细分需求。例如马可波罗以仿古砖打造市场品类细分的绝对领袖地位,对此,诺贝尔也开始启用塞上印象作为仿古砖品牌全面进行专卖建设,抢占这一市场。而众多广东企业开始启用多品牌进行渠道的广泛覆盖,出现了规模过百亿的企业。
同时,瓷砖由于产品系列的丰富化,因此在进入网络渠道、家装公司合作、工程等均表现抢眼。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风格化瓷砖的典范,即以产品风格和部分重点渠道为主攻对象的瓷砖品牌,例如金意陶瓷砖、芒果瓷砖、简一大理石瓷砖等。也能占据高端市场的一定份额。
这一时期,瓷砖企业通过上述的三大多元开始挤压中国小企业,一些小企业越来越增长乏力。此时,诺贝尔瓷砖、马可波罗突破40亿销售规模,东鹏陶瓷在香港上市,第二梯队的10亿俱乐部成员不断增加,可以说,集中和整合开始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