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们常常听父母说:“一定要好好上学,考高分,这样你将来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我们的父辈一直在鼓励我们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其实,无论是父母,还是学校,总是把我们训练成善于找工作的人,而不是对社会有更大贡献、善于创造工作机会和开创事业的创业者。然而,在过去30年,却涌现了一批不同的人,他们因为找不到工作而被迫走上创业道路,或者一些人主动放弃稳定的工作、铁饭碗,选择了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创业。
那么,究竟谁在创业,他们有什么特征?
首先,让我们认清员工与创业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员工是害怕失败而寻找安稳,是在一个职业出现之后才去工作;而创业者是在失败中不断学习,渴望成功与自由,是在创造职业,在一个职业出现之前就开始工作。
世界上充斥着不同理想、不同类型的创业者:为社会作贡献的、为改变人生的、为企业做进世界500强的、开办小公司的……
而在目前的中国创业者人群中,我结合其不同的背景、目的和特点分为四类人。
第一类:普通(草根)阶层创业
那些由于找不到工作、失去工作或者家庭经济困难甚至为了生存的平民百姓,那些学历不高但历经生活磨炼的有心人为了改善生活困境而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他们没有特殊的关系、没有背景,有的只是热情和辛勤,因此他们都从小做起,他们或者摆摊、或者开店、或者代理一些产品,走上创业道路之初无非是为了多赚点钱,过上好日子。
在多年的研究中我发现,中国各行各业的代理商和经销商的人群中,有很多人都是这样一群人:学历一般,家境一般,但非常能吃苦耐劳,很早就开始做生意,在多年的商业经营中依靠勤奋和努力获得了成功。在他们身上很少有那种浮躁气,有的都是踏踏实实的精神。当你走在自己所在城市的任何一个街道,看到各类专卖店或者商店,其中都有这些人的身影。从开饭店到面包房、从开服装店到卖建材、从卖饮料到卖小饰品,个体经营者已经成为中国各行各业商业流通和服务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很多人已经通过小生意起步成为百万、千万甚至亿万富翁。在我过去咨询的经历中,我认识很多这样的人。一个山东五莲的80后的年轻人,初中毕业后就向别人学习养殖技术,2008年开始在家乡成立了一个养鸡合作社,带领农民养殖致富,如今在农民致富的同时,他自己每年的收入超过百万元。相比那些毕业后还在寻找工作、因为起薪低而逃避生活读研究生的大学生而言,我觉得这些人更具生活的智慧。我认识数千名这样学历不高的百万富翁,在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成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和拥有多少学历是没有必然关联的。
普通阶层创业的很多人经过多年的实践,因为吃苦耐劳且意志坚定,获得了生意的成功,然而面对今天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很多知识文化不高的创业者也出现了成长的瓶颈,在企业持续成长、做大做强方面创业者自身的综合素质、管理能力等如果不能得到提升,则会止步不前。所幸我看到这一群体的创业者在生意做大后都非常注重学习和充电,这也是他们成就更大事业和梦想的基础。
第二类:区域商人创业
例如,广东人、浙江人、安徽人等,这些区域中的很多人从小就将做生意当作自己的职业。其中也有很多历史原因:浙江温州的地域优势,历史优势,加之本来就地少人多,只依赖种田根本无法生存,因此少小离乡做生意就成了改善生活的必要手段。
在中国,往往这些地区具有多年的商业传统,上一辈甚至几代人具有经商的观念,因此民营经济兴起时,他们第一时间走出来,去追求财富,办厂兴商,成为目前企业的创造者之一。
改革开放之初,温州人、义乌人走向全中国,成为产品流通的商业推动力。如今,他们把中国的商品卖到全世界。有机会的地方就有浙江人和广东人。当然,中国不同区域的商人具有不同的特点,但归根结底,他们洞悉商业的本质,并成为中国创业的先行者。
这一类创业人群非常善于把握商机,能够把握商业的本质,并且具有很低的姿态。不怕生意小,只要能赚钱,一个打火机能卖到全世界,一个挖耳勺也可以做全球的生意。
我的很多客户来自长三角和珠三角,例如,宁波广博集团的王利平董事长,20世纪90年代白手起家,从一个小印刷厂开始,历经10多年艰苦创业,做成了年销售额数十亿元,横跨文具、地产、印刷等多元化产业的集团企业,并于2007年在深交所上市。深圳燕加隆集团的董事长何贻信先生,1999年创办燕加隆实业,从一个小贸易公司开始起家,用深圳速度和白手起家的创业精神10年时间建立了一个综合性的建材家居集团,产品销往全世界。
在中国,有商业传统区域的商人或者家族有商业传统的人,由于从小受到的教育和那些没有商业传统的家庭受到的教育的差别,对追求财富、对生意和工作很早就有了认识,他们更容易走上创业道路,因此也就成就了今天非常多的企业家。
第三类:知识分子阶层创业
早年的知识分子,有着稳定和体面的工作,或者正在做着职业经理人,不想创业,因为幸福指数比较高,无论是经济条件还是政治地位都非常优越。
但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部分人迅速暴富起来,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些非主流的商人刺激了中国的知识分子,一部分先知先觉、不安于现状者砸了自己的铁饭碗,开始下海经商。
一部分20世纪80年代后开始创业的非常优秀的知识分子成为最早的一代儒商,并缔造了不少中国的大企业,也成就了许多企业家。例如,联想集团的柳传志、曾经的知识分子企业家代表史玉柱。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涌现出了更多的知识分子的创业典范,复兴集团的郭广昌、盛大的陈天桥毕业于复旦大学,曾经是教师出身的创业者阿里巴巴的马云,海归代表搜狐的张朝阳等。
然而,这一类创业人群中也有一部分人书卷气很浓,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因此,改造自身的理想主义束缚、角色转换和重新学习商业管理对于知识阶层创业者是最重要的。在今天,也有很多知识分子创业具有眼高手低、理想主义的特点,对于生意的挫折感的耐受程度很差。很多时候,往往因为生活有退路而决心不够,从而放弃创业。
殊不知,知识和商业素养其实是完全不同的,知识阶层创业需要首先进行商业运营学习和心智的磨炼。
第四类: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遵循惯例,大学生创业本应放在第三类人群当中,但是由于特殊性,所以单独来阐述这部分人),应该说今天的大学生已经和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有很大的不同,经过多年的义务教育和国家对教育的支持,今天上大学已经不再像过去那么困难和遥远。
尤其是民办大学的兴起,未来中国大学生的数量会呈持续增长趋势。但是,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大学生的创业?今天人们的眼光感觉大学生还是天之骄子吗?大学生应该如何给自己定位?
我们的大学教育常常以培养好的职业经理人为目标,只在近几年才开始了部分创业教育。虽然上海、北京和广州等地的大学生中的一部分人能够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创业,但大学生实际上还是非常缺乏对创业知识的了解。
对于现在的大学生创业而言,主要有三个最大的问题:第一,缺乏对创业知识的系统了解;第二,缺乏普遍的社会实践;第三,缺乏创业的心态准备。
在未来,由于大学教育的逐渐发展及成人教育产业的发展,中国的创业者基础素质会越来越高,同时,学习创业知识就显得非常重要。最重要的是,大学生创业必须放下自己的身段,要了解自身存在的严重不足,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不是莫名的骄傲。
对于创业的四大组群,我们看到的是各自的特点,为的是要找出中国创业者不同人群的优缺点来进行分析。如果您属于其中的一类人,就要结合中国创业的实际情况,弥补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
一个人如果能有勤劳、质朴、不怕吃苦、坚韧不拔的创业意志,如果能有温州或者潮州商人那种对商业机会的敏锐捕捉能力和对商业本质的理解,如果还具备知识分子的综合素质和基础、远大的胸襟及理想主义的情怀,那么他真的是一个理想的创业者。而未来的企业家,必将从这样的创业者中诞生。
本文摘自《赢在创业》,蒋云飞,2009年10月出版